超好聽!西翥街道原創歌曲MV《鄉村振興正當時》震撼首發!(鄉村振興表演唱)
西翥街道地處昆明半小時經濟圈,素有“昆明后花園”美譽,漢族、白族、苗族、彝族等多民族交融發展,1200余年的村莊史塑造了燦爛絢麗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近年來,街道“巧”用“交通、生態、歷史、文化、紅色”五大優勢,以“一產穩、二產強、三產活”為目標,勤耕善耘興產業、富民強基樹品牌,為鄉村振興積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今天
一首由西翥街道干部職工原創
轄區村民共同演繹
彰顯鄉村振興成果的宣傳曲MV
《鄉村振興正當時》
正式出爐
歌曲激情活力的旋律,唱出了西翥與時俱進、變革創新的拼搏精神,也唱出了西翥宜居宜業、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
在《鄉村振興正當時》MV里,多為鄉村振興景色、民俗民風畫面和歡快易學的舞蹈動作,配上朗朗上口的音樂旋律,讓這首MV顯得易于群眾接受。
通過歌詞對轄區11個社區鄉村振興特色特點的展示
,有效刻畫了西翥街道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布局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配套建設,以“一產穩、二產精、三產活”為目標,推動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強創新,不斷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高效發展,在融合與創新中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的和美畫面。
宣傳曲旋律緊扣主題,特別使用了歡快、動感的節奏,提升了歡迎大家來到西翥跳起來、唱起來的推廣效果。同時,歌舞中融入了區域性、民族性和時尚性元素,加入了白族等當地民族的語言,舞蹈動作還包含了西翥的民族元素。
錄歌花絮
《鄉村振興正當時》
悠揚動聽的旋律
深入人心的歌詞
成為一張展現西翥魅力的音樂名片
快來看看吧!
↓↓↓
來來呀一起來,唱起來呀跳起來,人民生活富起來,心兒樂開懷,來來呀一起來,心往一處想,朋友們來西翥,鄉村振興干起來!
我是西翥東村呢,金花之鄉讓人醉,壩上踏歌風景美,茶馬古道溫泉水,火燒豬肉味道美,母格新村換新顏,鄉村振興樹新標,孔雀灣、金龍寺、振峰莊園、沙朗驛,云南旅游特色村馳名省外美名揚;
我是西翥大村呢,麥和稻田搞派對,旅游勝地憶鄉愁,火把節、不停歇,沙朗晚街尋美味,古驛道歷史隧道青石板,文創園活字印刷很珍貴,村播小院直播帶貨促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很蓬勃;
我是西翥陡坡呢,迎龍河畔樹成對,青瓦白墻處處美,松鹿部落美景醉,西游取景在這里,霞客線路走起來,香桿箐村酒杯抬,霸王鞭舞起來,民族之花常開常盛,全國民族團結示范標桿樹起來;
我是西翥龍慶呢,清白二龍傳說真,頭村二村山腳睡,《徐霞客游記》有記載,京昆高速面相對,李子坪村群山匯,白龍潭村桃花海,山藥種在馬桑懷,花果山、大野西翥游起來,吃喝玩樂不停歇啊不停歇;
我是西翥桃園呢,長蟲山下隧道位,孝子傳說建成坊,八月十八調子會,四面八方來相會,出名呢紅磚和建材,蓋了半座昆明宅,現代企業排成排,山貨集市挺熱鬧,安居樂業奔小康;
我是西翥三多呢,云花谷從山間匯,保利春湖山中蓋,三多三家不奇怪,馬頭山上有秘密,識得馬馱金不易,專線橋下三多村,馬頭山頂見日升,三多水庫美景美不勝收流連忘返惹人愛。
來來呀一起來,唱起來呀跳起來,三產融合謀發展,品牌立起來,來來呀一起來,智往一處謀,朋友們來西翥,鄉村振興作貢獻。
我是西翥廠口呢,工業園區建起來,招商引資很蓬勃,非遺龍獅舞起來,十唱村規民約好,精神文明樹新風,銀杏林青龍水庫青龍酒,酒香四溢醉一宿,太平哨羊湯鍋甩起來,十冬臘月你還要來;
我是西翥新民呢,強尼鮮花是薈萃,暢銷英倫和迪拜,田沖古井一百多,留住歲月和鄉愁,花坡的羊肚菌造型怪,但是銷量很好賣,鄉村振興產業帶,農業興旺百姓愛;
我家西翥陡普魯,千畝梨花白翡翠,陣陣花香惹人醉,金秋時節車成隊,游人如織來品梨,白泥紅梨甜如蜜,歡聲笑語歌聲齊,到此一游難舍離,陡普魯美景永銘記;
我是西翥瓦恭呢,飛地坐落交界位,金鎖橋上馬蹄碎,瓦恭村歌鄉愁味,花山節上苗家妹,百褶裙擺最嫵媚,櫻桃楊梅香甜味,谷花魚宴游人醉,瓦恭風情令人醉;
我是西翥迤六呢,昆倘高速懷中睡,果樹成林鳥成對,櫻桃美酒讓人醉,喜迎賓朋笑開懷,苗家牛角敬酒來,熱情洋溢樂開懷,因地制宜謀發展,鱸魚游出共富新路徑,迤六未來更精彩,共赴美好新時代。
來來呀一起來,唱起來呀跳起來,黨建引領明方向,發展高質量,來來呀一起來,勁往一處使,朋友們來西翥,鄉村振興看這里。
擴展閱讀
近年來,西翥街道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交通、生態、歷史、文化、紅色”五大優勢”,統籌布局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配套建設,以“一產穩、二產精、三產活”為目標,推動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強創新,不斷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高效發展,在融合與創新中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一產穩”
多要素發力構建
聯農帶農發展體系
西翥街道依托高海拔、日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等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了多種特色農產品,實行“公司 基地 合作社 農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大村果蔬種植、東村中藥材種植、瓦恭櫻桃、陡普魯白泥塘梨、三多蘋果、廠口的特色養殖等特色產業。這些農產品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為西翥街道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街道高度重視耕地保護,2023年完成耕地恢復整改286畝,實有耕地面積3633.87公頃,基本農田面積3143.55公頃,一產總值呈逐年遞增態勢。
發展綠色有機食品,農業品牌效益顯著提升。
春有草莓、香椿,夏有櫻桃、楊梅,秋有梨、核桃板栗,冬有冬桃……西翥街道水土豐沃,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區域周邊無污染企業,農產品生產四季有精品。街道注重農業品牌建設和產品認證工作,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一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的農業品牌深入人心,西翥農業品牌效益顯著提升。
沙朗空中草莓基地
目前轄區內有58個蔬菜品種獲得有機食品認證,75個果蔬、蜂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13個品種獲得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認證。這些認證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還增強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龍頭農業企業引領,特色產業集聚發展。街道積極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轄區內農業龍頭企業提檔升級,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現代農業發展,建設轄區農業品牌,提高市場認可度。
街道先后引進了云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澳大利亞林奇集團、云南云琦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目前,西翥街道轄區內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這些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社等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村民進行種植養殖,創產增收。
如云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公司以自營1300多畝種植基地為基礎,與國內外農業企業、科研院所長期合作,不斷篩選、引進名特優新蔬菜品種進行標準化種植,形成種植管理標準。通過“市場 訂單 合作企業 農戶”模式,保障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價格穩定,帶動西翥轄區新增種植面積4000余畝。通過不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合作,種植管理嚴格執行(GAP)良好農業規范,產品全部實現可追溯控制,基地取得了全球良好農業認證(Global GAP),62個產品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產品”認證。產品銷往全國中大型超市(包括麥德龍、沃爾瑪等)、企事業單位(包括昆明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轄內全部食堂等)及學校。先后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云南省名牌產品、國家綠色食品認定企業、2017全國十佳暢銷蔬菜品牌企業、2019云南省十大名品“云南十大名菜”、2019、2020年昆明市十大名菜等榮譽。
云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蔬菜加工
“二產精”
多主體培育產業鏈
不斷優化升級
擴大種植規模,產業鏈延伸助推農產品“深”加工高速發展。街道以精品農業產品為基礎,積極延伸產業鏈,在種植好果蔬的基礎上,將相關產品深加工實現增值,重點扶持民族傳統醬菜、高品質菜籽油、核桃油等農產品加工的發展,打造了帥小醬白族醬菜這一知名品牌。
帥小醬白族醬菜加工
走進醬菜加工廠,一股特殊的醬菜香味撲鼻而來,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忙著加工醬菜。云南沙浪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帥小梅說:“我們的醬菜獲得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不少學校企業食堂都來我們這里采購,形成了集收購、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醬菜加工產業鏈。”
帥小醬白族醬菜
再如,云南漁菜農業有限公司在廠口社區建成了約30畝“魚菜共生”基地,除了進行魚菜養殖外,還大力開發初加工農產品,以生態有機果蔬為原材料,成功研制出辣椒醬、草莓醬、草莓酒、香酥蟲、菊花茶等初加工農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能力。
“魚菜共生”基地
立足科技賦能,特色產業得到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提高農業發展水平,街道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等建立緊密聯系,爭取引進更多種苗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創建了“滇之紅”云南紅梨科技示范種植基地、良道有機蔬菜林下種植示范基地、優牧品原高原特色林下菌草種植示范基地、云南屾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態高效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等一系列種植養殖基地。
轄區內,云琦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領當地群眾種植珍稀瀕危中藥材,形成種苗組培、示范種植、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品種涉及黃精、白芨、川貝母、冰球子、紫丹參等。依托西翥豐富的自然資源,選定藥食同源黃精作為大力發展品種,打造黃精產品全產業鏈,深入挖掘黃精藥用價值,推動專利科技成果轉化,采用低溫萃取技術,研發了黃精人參飲、黃精玉竹飲、黃精納豆飲等系列產品,獲得良好收益。“黃精產品產業鏈的開發”項目獲2020年云南省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云琦丹藥材種植基地
創新構建產業園區,打造新型工業增長渠道。按照五華區產業布局規劃,街道發揮屬地優勢,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在廠口工業園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綠色食品保健品、農特產品加工及電子信息等新型工業產業。目前,工業園醫藥產業園(一期)建成標準廠房12萬平方米,德和食品智造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成為西翥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廠口產業園航拍圖
再如,2017年,由澳大利亞林奇集團投資8000余萬元,完成約420畝的種植溫室建設及配套設施建設的花卉種植項目落地新民社區老花鋪居民小組,目前已年產花卉超過2500萬支,產值超過4500萬元;2022年,瓦恭社區迎來第一家花卉產業類公司云南若美斯花卉種植有限公司,該公司借鑒厄瓜多爾高樁種植模式,走“新”“優”“特”“精”差異化發展之路,單株產量高,當前33萬株玫瑰苗能生產520萬枝以上鮮切玫瑰,并對玫瑰進行二次深加工,打造染色系列玫瑰,半月不枯、供不應求,打響了地域特色品牌,街道、社區依托“若美斯經驗”對轄區花農、花企進行優質品種輸出和種植技術指導,示范帶動周邊花卉產業擴大升級。
林奇花卉
“三產活”
多形態旅游助推農文旅融合
創新發展
從西翥街道老青山石盆寺坡頂往山下走,一路上,陸游詩中“驛路梨花處處開”的意境已經演變成了歷史與現實的交匯。輕風吹過,沙朗河兩岸大片的麥浪翻滾著消失在遠方,眼光定格在麥浪消失的地方,思緒卻翻騰無限。走進西翥,仿佛踏入一幅跨越時空的畫卷,這里鄉村藝術展示為傳統農耕場景增添了時尚活力,特色民宿農莊和特色田間咖啡成為游客休閑的好去處。
麥和稻田
多年來,街道以農業為基礎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既傳承了農耕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現代文化的活力,不斷擦亮都市休閑農業新名片,充分發揮山水田園優勢,建設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的多種旅游農業業態,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做足“農業 ”文章,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節慶、康養等融合發展,每年舉辦梨花節、采摘節、豐收節等節慶活動,不僅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遠離喧囂、回歸自然的心靈棲息地。
以鄉村旅游為動力的農旅融合發展,是當下西翥的一大特色。在西翥大村,以“稻田 咖啡”為主題,融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在重建田野風貌、復興“耕讀”傳統的同時,推廣少數民族非遺文化、農耕文化主題,打造“麥和稻田”鄉村自然風光與高品質休閑游項目,成為了各大媒體熱度不減的話題。以親子、情侶、好友共同認領一塊“童年的水稻田”的形式,引導群眾動手參與耕地、插秧、種植、收割、打谷、曬谷,見證一粒米飯的長成,參與一片田野的四季,體驗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麥和稻田”已成為都市人追尋田園夢想的熱門打卡地,更是西翥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
大清塘都市農莊
除此之外,街道還扶持建立了數個以親子農場、莊園、露營地、研學基地為主體,集吃住游購娛學于一體的田園微度假綜合體。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大清塘都市農莊和振峰莊園內充滿了游客,西翥街道內各個農莊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好去處。各個農莊內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寧靜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盡情享受悠閑的時光,參與各種戶外活動,同時,莊園還提供特色的農家美食,讓人們品嘗到地道的鄉村味道。
振峰莊園
近年來,街道依托轄區旅游資源豐富、白族風俗濃郁等特點,先后打造沙朗民族文創園、活字印刷博物館、沙朗古驛道、阿哩哩風情寨、西翥溫泉田莊、沙朗溫泉酒店、凱普農業示范基地、云琦丹生科制藥基地等多個景區景點和示范基地,如今的麥和稻田、振峰莊園、二鳥宅盤活了更多的鄉村郊野要素和資源,做強品牌和體驗度,黏住了更多都市客流,開拓了經濟發展的新場景新模式,鄉村旅游業態的成功打造、三產活力的有效釋放,助推了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讓西翥街道向著實現昆明周邊獨特的農文旅半小時旅游經濟圈的轉型升級目標不斷邁進。
來源 | 西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