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亮點匯丨擦亮“山水紅盟”黨建品牌 激發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2022年,大眾日報·山東黨建云平臺全新啟動“紅星耀齊魯”大型融媒報道活動,推出齊魯黨員星力量、基層黨建亮點匯、第一書記風采錄、高校黨建品牌展四個單元板塊。其中,“基層黨建亮點匯”主要面向基層黨組織(重點為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征集展示黨建領航的優秀做法、亮點經驗(征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以下為本期推薦案例。
黨建引領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今年以來,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區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通過培強隊伍、育強產業、建強基地、做強區域“四步走”,聚力打造“山水紅盟”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資源集聚,以“紅盟”構筑發展矩陣,激發鄉村全面振興“紅色引擎”,加快建設“黨旗紅、山水綠、產業興、百姓富”的現代省莊。
鍛造堪當重任隊伍,培強鄉村振興“人才鏈”
鎮黨委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推動工作、加快發展的關鍵內容,創新組建先鋒“紅盟”,強化日常管理,促進村社區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發揮。一是發布“集結令”。向全鎮38個村社區的黨員、黨員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申請人發出“集結令”,將政治素質、處事能力、培養潛力作為選拔的重要因素,通過個人自薦與支部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優選150人納入統一管理,逐人建檔、動態調整,集中分配工作任務。二是筑牢“安全墻”。把重點任務攻堅一線作為“檢驗場”,根據急難險重任務情形,將先鋒“紅盟”劃分為“紅黃藍”三個梯隊,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紅聯盟”重點在黨建活動開展、文明城市復審、區域產業發展等領域亮身份、樹形象、做表率;“黃聯盟”重點在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等領域沖在一線、干在一線;“藍聯盟”重點在疫情防控、防汛應急等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三是織密“制度網”。制定先鋒“紅盟”規范化管理制度,建立集中行動和分散行動相統一的工作機制,明確5個“基礎項”,4個“加分項”,4個“減分項”,設定分值“量體裁衣”,制作量化積分管理手冊,將積分情況作為評先樹優和發展黨員的重要依據,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探索現代都市農業,育強鄉村振興“產業鏈”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也是基礎。鎮黨委按照“黨建引領、示范先行、全面振興”的總體思路,依托泰山區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服務中心,構建產業“紅盟”,推進產業發展的“對策簇”和“邏輯線”更加清晰,促進組織增效、信息流通、流量提升、價值增量。一是做活“一村一品”。堅持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廣泛宣傳女兒茶、艾條、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利用果品采摘節、產品展示會、農產品電商直播等活動,將產業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打造茶企聯建葉家莊、花果田園大河峪、養心福地安家莊、不老鄉村亓家灘、生態凈土劉家莊、泰山茶香小津口等各具特色的鄉村品牌。二是促進“多元集聚”。以“支部活動小型化,小型活動經常化”為標準,有計劃地開展“我是黨員我帶頭”“我為村子解個難”等主題活動,集聚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中“文、農、旅”等特色資源,提供觀賞、采摘、游樂、餐飲等一條龍服務,打造“都市休閑農業”。三是搭建“信息橋梁”。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服務中心黨委牽頭,打造產業“朋友圈”,制定個性化休閑“套餐”,打破地域限制,實現信息、資源、服務共享,開展多元化的供需對接,為群眾提供“點單式”服務。
搭建黨員教育矩陣,建強鄉村振興“平臺鏈”
鎮黨委積極對全鎮紅色資源和黨性教育資源進行挖掘梳理,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現有基地資源串點成線、充分利用,搭建基地“紅盟”,助推黨員教育提質增效。一是打造“紅色陣地”。投資3000萬元推進安家莊新時代黨員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努力打造成為全市首家集培訓教育、實踐研究、智庫資政、服務基層為一體的體驗式教育基地。二是串聯“紅色資源”。繪制《省莊鎮紅色黨性教育資源布局圖》,制定特色學習路線,策劃個性培訓“套餐”,實行“課堂 田間”“紙間 指尖”教學模式,為市區鎮開展黨員教育培訓提供豐富內容和堅強陣地。三是創新“紅色機制”。健全“場所常用、活動常辦、教學常精、培訓常新,引導黨員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四常三先”教育培訓機制,引導廣大黨員練好學思踐悟基本功、打好創新爭先組合拳、走好鄉村發展振興路,在家門口“充電蓄能”。
凝聚區域聯建合力,做強鄉村振興“治理鏈”
“單打獨斗”不如“抱團發展”。鎮黨委堅持以農村區域化發展為抓手,依托安家莊、東羊樓、東孫3個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建立區域“紅盟”,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一是整合區域資源。立足村多面廣量大、服務半徑過長的客觀實際,做實做細區域化黨建,探索實施組織統籌、人才統管、資源統整、產業統培、服務統一的“五統”工作法,聯合開展黨建活動、共同進行黨員教育、統籌力量服務群眾、聚合資源抱團發展,形成“以先進帶后進、用強村幫弱村”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制度機制。建立雙周工作例會、重大事項研判等制度,定期開展聯席會議,深入探討資源共享、產業共建等問題,交流分享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企合作發展等經驗,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匯聚的良性循環。三是推進協同治理。以區域黨組織為單位,設立鄉村后備力量培育中心,堅持“選育管用”精準發力,在全鎮儲備起一支不少于260人的后備隊伍,劃定服務“責任區”,實行“定格、定人、定責”服務,確保區域內每名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實現“中心建在家門口,服務做到心坎上”。
策劃:蘭傳斌
統籌:吳永功
實習生:何志如
通訊員: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