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義巧用黨建杠桿撬動商會新發展
來源:【贛南日報】
本報訊 (記者曾艷 通訊員華盛 黃樹)崇義縣現有商會12家,會員企業1152家,從業人員2.88萬人。此前存在各行業商會聯動機制不夠順暢、黨建工作冷熱不均、黨建與會建融合程度不高等問題。近年來,為破解商會黨建與發展桎梏,崇義縣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成立商會之家,引導縣內商會及外埠商會入駐,充分發揮黨建杠桿作用,不斷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激活商會發展紅色引擎,不斷推動商會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向黨氛圍濃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商會運行和發展全過程,持續深化商會黨建工作運行機制。構建兩新工委組織推動、工商聯歸口指導、非公黨委兜底管理的工作體系,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商會黨建工作的意見》《崇義縣基層商會管理辦法》等4項規范性文件,建立黨組織班子成員和商會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打造方便實用、功能齊全、共享共用的“商會之家”,為各商會黨組織和商會會員提供辦公活動場所,確保黨的領導在商會領域“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依托商會之家,探索入駐商會黨組織工作聯商、黨員聯管、教育聯抓、服務聯推、活動聯辦、資源共享、典型聯樹、資格聯審“八聯”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商會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
強化三個功能,營商環境優起來。強化協商議事,試行商會黨組織前置研究制度,由各商會黨組織定期梳理研究安全生產、誠信經營、良性競爭、行業標準制定、選樹典型、重大活動等內容,并引導行業商會研究推進。強化糾紛調處,縣非公黨委聯合公檢法司“四方力量”,及時調處各類商事糾紛,設立行政復議聯系點4個,成立崇義縣“法院 商會”調解工作室,由商會黨員擔任特邀調解員,累計調解商事糾紛10余件。建立非公維權受理點,累計接到訴求、咨詢以及維權101件,辦結率為100%。強化助企紓困,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商會提供法律援助、事項申辦、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服務,開展幫扶活動28次。商會“牽手”金融機構,開展銀商黨建聯建共建,推動發放各類政策型貸款4.22億元,為59家企業辦理續貸基金2.91億元。
實施黨建引領,公益功能強起來。商會黨組織領銜,優化商會參與公益事業機制。發揮不同商會黨員特長,打破“單個商會出力”傳統模式,將黨員有機劃分到8個商會公益小組開展活動。如與社區黨組織簽訂“資源清單、需求清單、服務清單”,分組開展文化家政、助殘助困、就業幫扶等公益活動30余場,完成群眾微心愿86個。如在“萬企興萬村”活動中,分組開展產業資助、技術培訓、人才服務等幫扶活動63場次,受益群眾3000余人。如在抗疫期間“紅企先鋒”行動中,引領帶動5000余人次一線“戰疫”,捐款捐物100余萬元。在商會黨組織和黨員帶動下,全體商會會員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為群眾送去了溫暖,為企業贏得了口碑,為社會帶來了正能量。
推動“內聯外引”,經濟效益好起來。發揮黨建聯建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各商會“內聯外引”,逐步推動多行業多領域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合作共贏。在商會之家探索建立商學院、商務部、事業發展部,定期開展“紅商黨課”“管理論壇”“商務禮儀”“企業財稅”“帶貨直播”等培訓,建立商會之家公眾號,及時發布商業信息,為各商會企業提供交流合作平臺。商會黨組織定期組織商會會員“走出去”,與外地商會黨組織開展商貿共建活動,6家商會136名會員先后到湖南、江浙、廣州等地考察學習;定期把外地商會黨組織“請進來”,設立暖心服務室和崇義名優特產品展示區,本地商會黨組織輪值提供對接服務,策劃開展會員產品展銷主題活動。發揮3個外埠商會黨組織“近商”優勢,突出融灣實效,累計促成合作項目12個,投資額3.2億元。
本文來自【贛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