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要有好抓手(黨建引領要有好抓手的句子)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一陣子我去魯村鎮劉家坡村調研,這個地處沂蒙山深處的小村莊,短短幾年的變化令人著實欣喜。從“地上光禿禿,地下石板坡”到如今柳綠桃紅的“藝術活化鄉村”,劉家坡的巨變離不開一項關鍵性創新——黨建共同體。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但農村的問題往往在于缺乏人才。前些年,一些地方的農村空心化嚴重,青壯年外出務工多,連干部配齊都難,選優配強更是難上加難。我所在的魯村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而且,村與村之間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的小村、偏遠村不僅人少,經濟還弱,缺乏產業支撐,靠單打獨斗很難實現突破發展。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打造黨建共同體”是沂源縣委提出的一項創新性舉措,成為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基本的思路是,抓住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將片區內農村、社區、企業、機關等基層黨組織“模塊重組”“條塊融合”,構建黨建新格局,引領抱團發展。
摒棄單打獨斗的觀念,我們整合了劉家坡周邊6個村、6家農文旅企業和3個社會團體,成立了沂河源鄉村振興共同體黨委,產業一體布局、人才一體引育、文化一體融合、鄉村一體治理,變單打獨斗為抱團振興。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但要發揮好黨組織引領作用,必須有好抓手。設立黨建共同體的初衷,就是要構建“大黨委”、實現“大融合”、推動“大發展”。具體操作中,我們緊密結合農、工、文、旅發展實際,創新成立不同類型的黨建共同體。劉家坡村所在的黨建共同體業態比較豐富,成立以來引進了多家公司,發展食用菌生產、數字果園、果蔬加工產業,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式集聚發展,帶動片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增加1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在探索實踐中,我們還發現,黨建共同體推動了基層權力、人員、資源“三下沉”,形成統籌的社區化服務模式。我們結合網格化治理,整合共建村黨員、干部力量,對片區內的重點任務和工作難點問題,實行大事難事共商、矛盾多元調解,基層治理水平和服務效能都大大提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創新黨建引領方式中,我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實踐證明,加強黨在農村的全面領導,健全鄉村組織體系,就能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山東省沂源縣魯村鎮黨委書記)《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