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實施黨建引領“四提工程”筑牢甘露“紅色堡壘”(黨建四提升行動是什么)
紅網時刻通訊員 陳冬立 符家義 王東文 湘西龍山報道
甘露村隸屬紅色老區龍山縣茨巖塘鎮,是“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所在地,是全國第三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今年來,甘露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扎實開展“隊伍提能、服務提質、產業提檔、治理提效”四大工程,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切實筑牢基層戰斗的“紅色堡壘”。
黨建引領,抓隊伍提能
注重探索培訓機制,在村民服務中心高標準建設“鄉村振興講習所”1個,聯通縣內“黨建直播間”“龍山紅星網”“湘西E路通”等學習載體,打造了“理論”“實踐”“云端”三大課堂。
注重優化提能模式,堅持“引進來 走出去”相結合,邀請縣委黨校教師、農技專家學者、村致富能手、紅軍后代等,為村兩委干部、黨員、群眾講授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種養殖技術、紅色故事等2期200余人次;組織村“兩委”成員、部分黨員群眾赴縣內外振興示范地區開展學習考察4次,切實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本領。
注重源頭培優蓄能,吸納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優秀年輕人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并積極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去年來,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名、發展對象1名,不斷壯大了后備干部隊伍、優化了黨員結構、增強了黨支部活力。
黨建引領,抓服務提質
注重提升服務溫度,以開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工作為契機,推動下放到村的45項便民服務事項落地落實,成立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點,村“兩委”成員擔任代理點工作人員,為村民全程代辦,實現村民辦事只跑一次路、只進一次門。
注重延展服務觸角,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動全村22名黨員,組成黨員先鋒志愿服務隊,結合黨員聯系服務群眾“五個到戶”工作,以“點對點”連接,實現“面對面”服務,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成功調解鄰里糾紛5起,積極推動產業路、紅軍游步道、人居環境整治等8大工程項目建設。
注重創新服務模式,以網格為基礎,配齊網格員4名,規范網格服務事項,打通精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充分運用“湘西為民”甘露村微信群、熱線電話等方式,及時提供“智慧”服務,一季度以來,為群眾答疑解惑120余人次,宣傳強農惠農政策80余條。
黨建引領,抓產業提檔
注重堅持政治引領,探索“支部 合作社 村集體 農戶”的產業發展運行模式,創辦合作社3家、勞務派遣公司1家,形成了“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產業發展工作格局。
注重壯大集體經濟,始終將產業發展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動力引擎,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示范帶動,依托本村紅色資源、生態資源和區域交通優勢,開拓了以支部主導、書記帶頭、黨員干部包聯、群眾參與的“紅色文旅”產業驅動“三產融合”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嶄新路徑。
注重激活發展動力,今年來,接待縣內外各級黨員干部開展紅色教育培訓1500余人次,學生研學2000余人次,有效帶動了民宿發展、增加了村民收入,增強了群眾內生動力,為村集體經濟賦能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執行力提供了有力保證。
黨建引領,抓治理提效
注重鍛造過硬核心,堅持以黨建引領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創建,深入推進支部“五化”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支部主題黨日、“四議兩公開”等學習、議事和決策制度。
注重創新基層治理,探索推行“黨建 自治組織”“黨建 經濟組織”“黨建 文化組織”等系列“黨建 ”基層治理新模式,把“黨建引領、互助五興”慣出基層治理全過程,成立“互助組”63個覆蓋全村375戶,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移風易俗、美麗村莊建設、志愿服務等各項村級事務。
注重傳承紅色基因,以本村老紅軍康思全、康思友和革命烈士尹應貴、彭選銀等為榜樣,挖掘和樹立了一批先進模范典型,打造了“勵志驛站”,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